第一百五十七章 书生,捕快,仙子_仙朝纪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七章 书生,捕快,仙子

第(2/3)页

下,学习儒家经典,只是赵延身为大安县县丞的的第三子,平时多和官宦子弟交游,和方言实没有什么交集。

  方言说完这些,匆匆将《青庵笔记》收起,放好。

  这才出了茅草,立定在庭院正中,一双淡然的目光,隔着枯黄茅草覆盖的门楼和篱笆墙,冲着一老一青二人拱手:“赵公子至于寒舍,不知有何见教?”

  如果是以前,面对这位赵公子,方言可能出于自卑、自傲的偏激心性,言谈举止之间,就做不到这般不卑不亢,但此刻却是应对有礼。

  赵公子年岁不大,十八九岁,白面书生模样,身穿琼林书院的玉色锦衫,一双俊眉之下的眸子,静静打量着方言,见其气度深凝,不骄不躁,不由眼前一亮。

  他以前也见过这方言,毕竟此人读书十分刻苦,对学问十分较真,时常于人起学术争执。

  当然,在他眼中,其实是一个读死书的穷措大罢了。

  而今打眼瞧去,见其人虽身形瘦弱,衣衫也打着布补丁,浆洗的发白,可迎上自己,目光既无闪躲,又无讥冷,点漆的眸子,清正幽沉中,隐隐带着一股让人不能轻辱的静气。

  倒是应了丰神如玉四个字。

  念及此处,赵延不由面色微顿,心头闪过一抹异样。

  一旁的老者,凝声将一段神识传音在赵延脑海中响起,“公子,方家灰白之气弥漫,按说当无福缘才是,可他这个小婢女,丽色天成,眉眼内媚暗蕴,头顶青气笼现,似有旺夫之相,公子福缘许是应在此处?”

  赵延闻言,就是下意识打量了那婢女一眼,眸光微眯,似有所动。

  ……

  ……

  宋国,汴水之旁,鳞次栉比的酒楼中,穿着皂衣、带着黑红冠帽的青年,坐在靠窗的位置,其人身形挺拔,气质英武,手中托着一个酒盅,两道剑眉之下的明亮眸子,却是眺望着不远之处,波光粼粼的汴河。

  已是向晚时分,汴河两岸的商铺、酒肆,早已点起一串串红色灯笼,烛火彤彤,倒映入水,光天一色。

  汴河之上,扁舟篷船,络绎不绝,桨影摇动,人影憧憧。

  正是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

  一条高有五层的画舫,灯火尤盛,曲乐大起,女子和男子的调笑声,在暮色苍茫中,将喧闹繁华蔓延开来,席卷至整个宋国陪都——汴梁。

  许易微微眯起了眼眸,似在细细品味着宋国的大曲酒,浊黄酒浆在唇齿之间流淌,两颊不由现出一抹坨红,清隽面容之上渐渐酝酿出一抹凝重,思忖道,“妖气森森,自我获得神鬼八荒图卷以来,还从未有七星同烁之景,看来这妖邪,来历不凡,不好对付。”

  许易他不是修行中人,而据其自我定位,应是一位——封妖师。

  据他月前得到的这神鬼八荒图卷灵宝传来的讯息,这图卷灵宝,传承自一位远古大能,那大能似是丹青国手,绘制神鬼八荒图,欲纳山海八荒奇兽,献于一位帝尊大能,但未及图成,就不知何故陨落。

  就在许易惊异不定之时。

  “许兄,从商丘来的小司寇大人让我寻你,你却让我一通好找。”一个同样着皂衣、黑红冠帽的胖官差,腰悬雁翎刀,轻声道。

  许易皱了皱眉,目光意味莫名地笑了笑道:“小司寇,他寻我作甚?”

  那胖衙差笑道:“还不是你许老弟,在汴都屡破大案,令尹卢大人时常提起你的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