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茶馆》式悲剧不能重演_回到明末搞基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八章 《茶馆》式悲剧不能重演

第(1/3)页

  “没收女真人的田地和房屋?早就该这样了!这些鞑子们,进了咱们大明可是杀人不眨眼啊!大人进城只登记人口,不杀那些鞑子,我们私下都以为大人是太仁义呢!”

  牛大力一拍手,兴奋无比。

  “不止鞑子们的,抬了旗的旗丁也包括。还有为鞑子做事的那些奴才们,都要经过鉴定。我这就成立一个逆产管理评定委员会。

  所有产业,  都要经过逆产管评会的评定,一旦被定为逆产的,全都没收!”

  赵诚这是牛刀小试,也是培养相关人才。

  盛京城和赫图阿拉,是他收复的第一块地盘。

  这是真正属于他的地盘。

  头上没有皇帝,可以甩开了膀子好好干了。

  以后,  赵诚手下地盘必将越来越多。

  收复敌人的地盘,必然会遇到抵抗,  战斗结束之后,  必然会面临没收敌人财产的事情。

  哪些人的财产需要被没收,哪些人的不能被没收……

  既不能放过一个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没收逆产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在历史上,因为逆产标准评判不合理,曾经造成过很大的灾难。

  比如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没收逆产本来应该是大快人心的事情,结果,因为贪污腐败严重,很多爱国商人的产业都被评定为逆产,给没收了。

  这个行为,导致人心尽失。

  一座盛京城,  一座赫图阿拉,人口众多,产业繁盛。

  想要合理地处理好,第一步自然是要有人。

  赵诚开始为逆产处理委员会招兵买马。

  几年前,  黄太极已经在辽东举行过一次科举,  录取了二百人。

  这二百人,  大多是汉人,几乎全都跟着范文程跑了。

  不过,也有几人留下来。

  但这几人不能进逆产管评会,因为他们本身就属于被管评的对象。

  而且,这几个人都带着读书人骨子里的高傲,并不主动来找赵诚。

  赵诚猜测,或许在他们心里还有这一些小期待。

  觉得赵诚之所以能占领盛京城,是因为皇太极的大军不在……

  赵诚也不管他们。

  他选了一批读书人出来做事。

  管评会的一把手最重要,赵诚亲自担任。

  另外选了五个委员。

  所有评定,都要五人表决,少数服从多数,最后再把结果呈交给赵诚,需要赵诚亲自签字确认。

  在五个委员下面,则是上百名读书人,以及一千民兵。

  “逆产评定,是关系到咱们新政权能不能得民心的一个重要过程。

  毫不夸张地说,你们手里,握着城内无数家庭的生死。

  所以,你们一定要秉公办理。咱们管评会,  是为百姓服务的,  大家都是公务员,是百姓的公仆。

  你们要有一心为公,为公奉献的心理。同时,咱们军政府也不会亏待你们。

  你们的待遇,参照强地军来。普通吏员,月薪五百粮票。小组长,月薪六百粮票。委员,月薪一千粮票。

  咱们的原则,是高薪养廉。并且,你们的工作将会非常稳定,你们属于军政府雇员,只要你们不犯法,那就是终身制的,你们不会被解雇。”

  在努尔哈赤修建的大政殿里,赵诚亲自给逆产管评会的成员开会。

  占领沈阳之后,赵诚终于不必再过小板凳露天开会的日子了。

  大政殿,属于沈阳故宫的一部分。

  赵诚在穿越前,曾经去沈阳故宫参观过。

  这是后世国内的三大古建筑群之一。

  赵诚没有改变大政殿的整体结构,只是把内部布置改变了一下。

  此时大政殿的布置,类似后世大会堂的布置。

  上面是主席台,下面是一排排的桌椅。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块毛巾,一个茶缸。

  主席台上,并排坐着几人。

  最中间是赵诚,两边依次是几名委员。

  苗旭也是委员之一。

  他坐在赵诚身边,激动得脸都涨红了,身体半欠着,只坐了凳子的半边……

  这是传统的下属在上官面前的礼节。

  原本他根本就不敢坐在赵诚身边的。

  甚至,赵诚让他坐下的时候,他诚惶诚恐,吓得浑身发抖。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