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很好_唐朝工科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很好

第(2/3)页

遮蔽一下风雨。”

  高瘦的汉子微微欠身,“那地界离着延平门还有个喝酒的脚程,九郎若是去了,牛马拖拽的车儿,家中也是有的……”

  忠义社的消息传得快,张德跟小伙伴们说大河工坊那边第一批学员就要结业,小伙伴们立刻来了精神。各家不说如何上心,但绝对明白这里头的好处。

  都说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在这公元七世纪,最重要的照样是人才。

  吕氏做的是西羌生意,多是发卖粮食,然后收购骡马牛羊。前几年跟着做皮子生意,也是小赚了一些。

  大唐立国二十年不到,天下新定,但贵族们的日子,已经逐渐从乱世之际的谨小慎微,逐渐得到了一种释放。

  尽管长孙皇后带头节俭,然而这活跃的经济,使得贵族们,不仅仅是日天操地这种新贵,哪怕是武德年的老旧贵族,也是在享受着为数不多的好日子。

  盐吃青海盐,糖吃凯旋糖。

  这不仅仅是贵族们的口头禅,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精致的,符合圣人教化的态度。至于皇帝皇后的号召……去******。

  落拓的贵族用爵位带来的人脉,去跟豪奢商人交结,然后把人脉和朋友圈,润物细无声地折现。

  一个贵族认识好几个贵族,对商人来说,认识一个贵族,就是多了一条路。这条路就是长线,而他们给介绍人的介绍费,是一种投资。

  但商人还是无法登上舞台,权贵们的舞台,在这个贞观八年,还带着浓烈的南北朝气息,怎么可能让污浊不堪的商贾贱人,跑来同台而论?

  于是,白手套一只只诞生了。贵族怕脏了手,但还是需要财富。而大兴之世的当下,巧取豪夺野蛮劫掠,已经行不通了。

  所以,贵族们需要精巧的,聪明的,能够明白自己意图,却又不会打折扣的优质手套。

  大河工坊,福地。

  “五郎,怎地萧家东市大管家请你,你也不去?”

  “见过山长。”

  五郎是贾氏的子弟,要称呼贾飞一声叔,家中行五。

  贾五微微欠身,有些犹疑道:“倒也不是不想去,萧家富贵,终是一条出路。山长数年教诲,怎会不知?只是,王太史那里缺人,君鹏叔父又写信过来。我思量一番,还是决定前往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