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前程出路_唐朝工科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前程出路

第(2/3)页

丹奴,虽然还比不上州县市民阶层的生活条件,可相较于大多数下县的平民,肯定是胜出太多。

  没有专业技能,只有一身力气的安北都护府治下在籍牧民,在辽东的起步条件,是远远优于这些花费数年时间脱籍的“同族”。他们能够在安北都护府的“关照”下,优先拿到石城钢铁厂及各物料转运仓、码头的工作。

  这是尉迟恭给这些曾经只是罗圈腿牧民的重要承诺,而事实上,能够下这种承诺,尉迟恭要承担的风险并不小。部门之间的磨合、通气,不同地区的配合,都需要一定的人脉及威望。

  种种条件下,类似侯君集这种跟张公谨几乎算仇人的军中宿将,根本不适合在安北都护府上来调和人口迁入迁出。

  不但要有军事头脑,更要有地区威望,还要有跨部门的人际关系,更要具备和辽东新兴产业集团沟通的实力。

  原本接替尉迟恭的最好人选,其实应该是张公谨。当时尉迟恭也是这样想的,并且还打算把儿子送到张公谨麾下调教,混个将军之类,绝对不亏。

  可惜,第二任安北都护府大都护,还是他,只好作罢。

  恰逢李董要稳定江淮市场环境,警察卫应运而生的同时,老魔头也觉得这是个机会。

  尉迟宝琪“下放”到基层镀镀金,凭他鄂国公的面子,怎么也不可能考绩中下。

  玄武门元谋功臣有这个打算的不在少数,但真正算是实权大佬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侯君集可以让他儿子跑去“王下七武海”的母港,他尉迟恭还怕别人笑不成?

  “阿耶放心就是,我省得。”

  “老夫已经打听清楚了,眼下有两个缺位,着实不错。一个在淮阴,一个在盐城。淮阴匪盗弱一些,但胜在人多,凭老夫交情,多匀你几套甲胄,倒也不会有人说是谋反;盐城人烟稀少,但海贼厉害,今年修塘堰,多有来袭扰劫掠的……”

  说到这里,老魔头压低了声音,小声道,“这帮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