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诱惑力_唐朝工科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诱惑力

第(3/3)页

“军饷”,但北军为什么淡定?因为北军都快变成“安北牧业公司”了。

  “陛下,渤辽弛道东辽段已经开工,如今东辽段所征发民夫,多是契丹、奚人及诸部,室韦、扶余甚少。”

  马周同样把手里的一只螃蟹放下,然后正色道,“臣以为,当迁契丹、奚人进入朝鲜道,尽快开工朝鲜段。”

  其中考虑,太直白,甚至有些赤裸裸。但马周是宰辅,不可能不为君主出谋划策。

  “那渤海段呢?”

  李董不置可否,反而又提一问。

  “可迁扶余、民夫入辽西。”

  人离乡贱,一大帮的力工换一个地方,人生地不熟的,想要造反,也得考虑社会根基在不在。

  到了陌生地方,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上哪儿刨食上哪儿跑路,这都是要考虑的事情。

  “舟船不够。”

  李董并非不懂,直接道,“若是再征发民船商船,东海商路必受重创。”

  “北地民船商船不够,再征扬子江民船商船就是。杭州、福州、建州、泉州、广州、交州,沿海诸州府在籍民船商船数量极大,倘使岭南太远,于扶桑诸港,存船亦有千五百之多。”

  马周脑子活络,打的主意显然并非是征发民船。

  正所谓“闻弦知雅意”,李董自然晓得马周意有所指,不过他前几年就有布局,收买山东几个“落魄”世族,使得这些“耕读传家”行了商贾贱业,民间百姓,多以“皇商”称呼,可谓“一箭双雕”。

  变成“皇商”的“王下七武海”想要重新洗白上岸,重新和高门巨宦那般衣冠在身,难度系数不比博陵崔氏卷土重来低多少。

  “不必急于一时。”

  李世民摆摆手,打消了这个诱惑力极大的念头,从内心出发,他是很乐于这样干的。只是真的就掐住“东海商道”,这些漂泊海上的“豪杰”,还真就不用买他大皇帝李世民的账。

  所有东海“豪杰”一起造反,弄死“王下七武海”不敢说不费吹灰之力,但也不会太难。

  “且先观望,朕在此地‘以观沧海’,朕就不信高句丽余孽当真是无动于衷。”

  话音刚落,就猛地听到一阵号角声。

  “有刺客”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