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祸害乡里_唐朝工科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祸害乡里

第(2/3)页

的现实需求。

  然而这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需求,除了消费时常之外,人们对新鲜鱼虾的消耗是有限的,捕鱼一百斤,往往能够一半就非常不错,剩下的,就要进行腌渍。

  而腌渍所需要的盐,在以前,是直接干死绝大多数的底层渔民。

  苏杭大部分的渔民能够制作咸鱼,以“干货”的形式将腌制品卖到漠北漠南,盐业的整顿变化,同样是前置条件。

  至于运输工具的改善,边疆环境的改善,那都是细枝末节的程度。

  一根能够经久耐用的缆绳想要生产出来,能够轻松地升帆降帆且不用担心断裂,还要价格相对低廉,这是相当复杂的问题。

  每一天每一个时辰,南北东西的航线、陆路之上,其消耗的绳索,或许都是以百里为单位。这不是一个区区两千五百人的江夏并线厂能够在此时承担的业务,所以,开辟新厂是肯定的。

  只不过,老张心中打了点小算盘,新厂盖在哪儿,谁去盖,招什么样的工,拿什么样的订单,都是略有水深。

  “怎么去了一趟并线厂回来,就这般的神色?吃饭也如此的心不在焉?”

  崔娘子给他盛了一碗墨鱼排骨汤,香味浓郁,羹汤鲜美,只是老张还在琢磨着事情的细节。

  “是并线厂,但也不是。”

  老张回过神,然后道,“明月,若是在苏州、常州置办新厂,当如何?”

  “不如何,还不如在扬子县呢。”

  崔珏摇摇头,一旁银楚同样盛了一碗羹汤,拿起汤勺喝了一口,眉头一挑,显然很合她胃口。

  “有甚么说法?”

  “苏常二地,若是放在从前,自是好的。可如今么,却不如武汉。只说募工,若是丝麻稻桑还则罢了,可若是新式工坊,怕是不成的。半个黔首苍头,你也寻不得来,这些个苏常世族,是个甚么嘴脸,别人不知,你是江阴坐地户,还不知道么?”

  “嗯。”

  老张点点头,崔珏说的是很有道理的。苏常二地放在以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