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躁动_唐朝工科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躁动

第(2/3)页

发现了一处天然银矿矿洞,其中裸露在空气中的白银数量,规模之大实属罕见。

  只可惜,本地区人烟稀少不说,气候极为炎热,环境相当的恶劣。饶是准备了药材和医师,还是有大量的人死于各种热带疾病。

  一只蚊虫的叮咬,可能就会带走一个五年老水手的性命,其开发难度之大,在杜正伦的《南海书》之中,排到了二十年之后去了。

  相较那想想都觉得恐怖的前期投入,苍龙道那湍急的海流,反而更加可爱一些。

  更何况,仅仅是扶桑诸地的银矿开发,也足够支撑起现在的唐朝市场。

  “地方州县,可置办验收银元成色的衙门。”

  “也是,劣币泛滥,必杀良币。防微杜渐,乃是正理啊。”

  “这何人何处又能置办恁大规模的衙门?”

  “便不是衙门也好办,做个行会,也不是不可。”

  在场的院士听到这么一句,都是沉默了下来。

  道理是对的,可讲究起来就复杂了。搞一个监督机构,大方向肯定是对的。但这个监督机构怎么搞,又是一个麻烦。

  要是搞臭了名声,大概又要搞一个监督这个监督机构的监督机构……

  “此事,我看可以从长计议,不急于一时。总不能‘汇丰号’上来一二年,就尽数铸些劣币吧。”

  “说的有理。”

  “这一二年,最是要紧的时候,大户还好,那些散户,是拖不起的,也拖不得。”

  “配合马相公搞的那个票税,我看这官制银元,越早上市越好。”

  “说来也是奇怪,这武汉怎地这般痛快?如此长久的买卖,说扔就扔了?”

  忽地,有个院士冒出来这么一个疑惑。

  “与正事无关的事体,不要拿来议事厅说。”

  “这怎是无关的事体呢?若是没有武汉,这华润银元也不能沿着扬子江、大河铺开,更不要说行销东海。”

  话头被人一带,整个议事厅顿时成了茶馆。原本众院士入座的时候,都是乡党或者相邻州县的院士凑在一块。正式发言,自然是“洛下音”,可这光景私底下一折腾,那都是古古怪怪的“南腔北调”,比那市场里最火爆的茶馆还要嘈杂。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