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担忧_唐朝工科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 担忧

第(2/3)页

着进来。

  而“进奏院”也不是没有被人掺沙子,哪怕是扬子江两岸,也不是没有跟“忠义社”别眉头的。

  尤其是江南陈氏,因为种种历史遗留原因,如今跟李皇帝算是命运共同体,可以说是“与国同休”了。

  杭州一带的浙水豪门,通过会稽钱氏牵线搭桥,如今就是皇帝在“进奏院”中掺的沙子。

  光明正大,挑不出半点刺来。

  至于“弘文阁”改组扩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情。

  皇帝玩的这些手段,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就算再怎么不痛快,皇帝天然有这样的权力在。

  即便是“忠义社”内部,也不是一条心一个声音,愿意顶着李唐忠臣行事的人并不少。

  而且大唐这几年外战全胜,顶着唐朝“上差”的身份去国外“招摇撞骗”,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一百。

  仅仅从回报效益上来说,愿意撕破脸开打,然后“重整山河”,然后重新恢复国内外秩序,再去捞钱……对很多“忠义社”社员而言,那实在是太费人力物力财力。眼下这种状况,坐等着“享福”,何乐而不为?

  自己辛苦一辈子,让子孙去爽,固然精神可嘉,可自己不痛快不舒服,于这些太平年月成长起来的勋贵二代们而言,不划算。

  如今能够让房相公顶着“进奏院院长”的名头,然后带着他们一起装逼一起飞,结局很美满嘛。

  至于皇帝老子掺沙子掺狗屎,由他去吧。

  “进奏院”这个系统建立起来,等于就是前几年李皇帝要搞的“分封”,只不过不是李皇帝想要的那个版本。绝多数的“院士”,都是有钱有人的地头蛇。而这些地头蛇,在帝国的各行各业中,连个大嗓门都算不上,他们还得听真正能说话人的话。

  “十天半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也够闹出好些事情了。”

  尉迟环感慨一声,忽地话锋一转,看着张德,“哥哥,房相进献‘九鼎’之后,是个甚么意思?”

  “你指哪个?‘九鼎’还是人事?”

  “康大监督建‘科学院’是甚么意思?跟科举有关?”

  “‘分科而学之’,这‘科学院’统筹学科,如今连个班底也没有。”张德解释了一下“科学”之后,又冲众人道,“如今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