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六章 继续寻思
第(2/3)页
到的只是一幕幕似曾相识的画面,然后有一种“哎哟卧槽,以前还有这事儿”的即视感。
惊才绝艳之辈,在这个时代从来不缺少,可以说相当的辉煌。但又因为惊才绝艳之辈太多,这些个聪明人即便不靠理性,而是靠感性的第六感或者直觉去谋生,也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了超出唐人自己想象的局面。
一如王氏、蒋氏在琢磨出路的时候,其实在他们之前,就已经有侯氏、薛氏之流,早早地在西域、河中、西天竺……开启了家族新时代的第一桶金。
帝国生产了那么好的横刀,那么多的飞凫箭,那么多的精钢奶罩,既然很难用到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板身上,自己又不想自杀,还想发横财,那末,实力不够的人,自然而然地,就把歪脑筋打到了外边。
这绝非是因为“汉胡”有别,要不是李皇帝还有某条贱狗逼人太甚,他们巴不得把自己老家弄的“天高三尺”。剥削自己人和剥削外人有个屁区别,只要能趁俩糟钱,管那么多形式?
可笑的地方就在这里,侯氏、薛氏之流在域外鼓吹“大唐”凝聚唐人心志的原因,并非是真的要加身唐人属性的自豪感,只是为了能在外面捞的多一点……
但,真他妈好用啊。
域外凝聚起来的人心,用唐刀、飞凫箭武装起来,用敦马、河曲马奔跑起来,环顾四方两万里,何来对手?
贞观二十二年的长安城内,老皇城的墙根兴许还有蹲着吃面的老哥,特淳朴的样子。然而忐忑不安万里沙海的小哥哥们,同样也很淳朴,还寻思着天竺怎么地也是域外大佛国,怕不是丁口XX万,胜兵XX万。
可他们哪里晓得,在他们忐忑不安的前几年,天竺早特么进入了“战国时代”。
成天给“太昊天子”烧上一炷香的某个牛鼻子臭道士,从蕃地到勃律,从勃律到天竺,东西大河流域,堪称一代魔教教主。举凡天竺土王背后的僧众之主,嘴里念“梵天干他”也没用,最后也不过时一句“爷爷饶命”,然后一个个都琢磨着是不是混个“法主”当当,然后也给“太昊天子”凑了一炷香。
朝廷最终还是给了“天使”的名头,王符和蒋师仁拿了委任状之后找人一打听,才知道现实和自己的想象差距有点大。
原本两个小哥哥就寻思着能在天竺弄个大庄园,搞点“天竺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