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时代嘲讽_唐朝工科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时代嘲讽

第(2/3)页

趋完善、发达,这种情况才缓解。

  整个过程有十多年,足够一个熊孩子成长为合格的打工仔。

  “眼下工坊赚钱,也只有小作坊全靠喝血。但凡做大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工人要是连新织机都看不懂,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家赚得更多。”

  张大安说到这里是相当的感慨,他是知道自己老哥当年为了搞教育,是多么的低三下四乃至偷鸡摸狗,甚至在贞观朝初期就扔了几十万贯喂狗。

  谁曾想二十年一晃,一帮商贾为了捞钱,随随便便就能让自己工坊内的工人去接受教育……这不知道是对张德当年的嘲讽,还是对国朝宿老们的嘲讽。

  而反过来,接受了技术培训和教育的工人,往往见识和勇气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于是尽管还会照着“合约”办事,但很多时候都敢跟老板喊话。

  千言万语一句话:老板,你这点工资……我很难为你做事啊。

  通常情况下,世家豪门的白手套们,当然可以直接镇压了这些不知道死活的土鳖。但市场已经做大,很多真正白手起家的商户,根本没有叫板的底气。

  商贾,依旧是贱业。

  国朝的政治地位序列,可没有商贾大声嚷嚷的资格。

  即便是进奏院,也是套了一层又一层的马甲,洗白自家的背景,才能养“穷酸措大”去打嘴炮。

  “我看苏州小作坊也不少,本地人鲜有愿意去做苦工的吧。”

  “多是东海来的,倭女最多。像常熟那里,已经有了二代倭女,养在厂里,有个十岁光景,大概也会去做工。着实有点……”

  张大安欲言又止,他不是没有见识过武汉的黑作坊,童工比比皆是,似武汉还是有所控制的,到长安到洛阳到河西,用惨无人道不足以形容其万一。

  “君子远庖厨啊。”

  拍了拍张大安的肩膀,老张说了这么一句话。

  “也只能如此。”

  叹了口气,他们是有资格悲天悯人,换成京城勋贵,连这点慈悲怜悯都是不会拿出来的。

  整个京城周围被折腾成“无人区”,可见有人呼号?

  这就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

  “这二代倭女是怎么来的?常熟人口味如此之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