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因地制宜_唐朝工科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因地制宜

第(2/3)页



  想当年张德前往长安,混了个梁丰县男,江阴县上下与有荣焉,如今那牌子都还在,后来升格梁丰县子,又混了个牌子,张大安上任之前,前任县令还专门派了俩衙役天天守着,可谓光荣。

  一个张公谨就有这样的能量,一个长孙无忌呢?

  苏州常州诸地土豪们的疯狂,自然是不言而喻。不管是求财还是求官,甚至什么都不求,只求跟令公老大人见个面,返转乡里也是能大嗓门嚷嚷的事情。

  名声,能无形地转化成能量。

  尤其是乡野之间,更是如此。

  “这吴地风貌,着实别致。便是庭院楼阁,也是极尽巧思,相较于此,北地屋舍,委实朴实了一些。”

  兴起的长孙无忌去了虎丘山游玩,此时黄红交替的迎春花已经起了花骨朵,能够看到黄色的花瓣要从花苞中绽放。

  虎丘山豪门庭院极多,但却并不杂乱,而是错落有致。苏州本地世族豪门,过日子的精致程度,确实让长孙无忌感慨。

  连差点糕饼,都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极尽巧思”。

  都是绿豆糕,偏偏苏州的绿豆糕,还要做几个花样出来,看着也是舒服。

  “本地自来富庶,不愁吃喝,自是要略作讲究,纯属人性使然。”

  幕僚微微点头,同意长孙无忌所言,但还是把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这阵子走动,汝所见,苏常物产如何?”

  “丰富。”

  两个字概括了所有,长孙无忌喟然一叹,“不来苏州,尚不知道这江东物产,竟是丰饶至斯。亩产六石……竟然只是稀松平常。”

  “这几年整饬松江,外拓良田听闻有七八十万亩。”

  亲随跟着说道,“这一年下来,就算不能当四百万石算,斩一半,也有两百万石,着实惊人。”

  “账,不是这么算的。”

  长孙无忌摇摇头,“倘使中国,自是要往多了去报增加田亩,只因为官一方,劝课农桑乃是极好的政绩。但在苏州,却非如此,你可知为何?”

  “还望主公解惑。”

  亲随不解,倒不是他不聪明,而是位置不一样,看的角度出现了极大的偏差。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