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观察_唐朝工科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观察

第(2/3)页



  “如果所料不差,这些女工大多识字,且是操练过的。”

  “识字又有甚么奇怪?汉阳女工,大多……唔。”

  回答的随员戛然而止,女工识字的确不奇怪,但织布、印染厂是有点特殊的,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对女工的要求有点高,往往都需要熟练工。而一个熟练工的年龄,这年头鲜有低于二十岁,普遍都是二十五岁往上走。

  在武汉还不明显,在苏州尤为突出,那些工资极高的织女,年龄大多都在三四十岁,鲜有三十岁以下。

  江阴这里同样如此,熟练工的年龄,高度契合“三十岁”这条线。

  同样都是三十岁,武汉三十岁的女工识字,那都是这几年的强行“扫盲”。而江阴这里,毫无疑问是不一样的。

  “三十年前?”

  时间倒退过去,显然不可能以三十年来计算,但张德赴长安的时候,不过是十岁。

  “唔……”

  细思极恐,天生的反贼,十岁之前就搞事了?

  武汉女工多有“军事训练”,但能不能称作“军事训练”,府内就是一道公文的事情。对外说这是跳广场舞,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但“军训”的作用是深远,高组织度的集训,对于快速掌握遵守纪律、规章、制度,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而武汉训练女工的教头,大多都是出自何坦之门下。

  那毫无疑问,“坦叔”当年在江东,倘若操持旧业,这个旧业是什么,不言而喻。

  “苏州常州本就有女子读书的习性,只是大多流转门第之间。坊内能够如此普遍,着实惊人。”

  “也难怪京城推行‘女学’处处碰壁,反倒是在苏州常州,纵有嘈杂之声,却也平缓顺利。”

  “无有二十年经营,何来根基?”

  跑来观察学习的随员们只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得出一个很粗暴的结论。简而言之,假如他们是二十多年前就识字乃至读书的工坊女工,在上班十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