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三章 怀德碑
第(2/3)页
教内部想要偷偷浑水摸鱼的神棍并不在少数。这种顶级“法器”,可以说相当罕见。
要知道,“怀德碑”上的每一片头骨,都是一个部落的领袖。景教意动也属正常,而怀揣“万王之王”头衔的波斯人,比景教更加激动,可惜实力不济,根本不敢逾越“河中”半步。
只不过,出人不行,出钱还是可以的。
佛门流派之中,多得是想要拿到这个“法器”铸就白骨经幢的“高僧”“大德”。
长孙皇后、程处弼并非不知道会引起震动,若是为了避免麻烦,大可以在京城制作“怀德碑”。
但毫无疑问,君臣皆是霸气绝伦之辈,根本无视了宵小。
这块“四夷怀德碑”,最后的落脚处,就是李皇帝的百丈坟头。
帝陵的门口,什么功绩都不如这么一块石碑来得直观明了。
孔颖达、褚遂良可不是什么人血馒头都愿意吃的。
“将军。”
“斩获如何?”
“杀了百几十,大多都逃了。马匪甚多,看马匹,河北刀客不少。”
“刀客……求财的江湖儿。”
程处弼点点头,吩咐道,“你们不缺这些功劳,拿去跟玉门军换钱吧。”
“玉门军全给吗?”
“怎么?”
“标下有个乡党,在姑臧当差。”
“那边折冲府日子不好过?”
“这几年凉州实在是太平,丝路驿站弥补,定期又有运盐的队伍,蕃人都愿意缴税来换盐还有驻军护卫。他们不造反,又不比别处,可以杀良冒功。”
陇右以前普遍杀良冒功,李大亮治理了一回,侯君集治理了一回,郭孝恪又治理了一回,最后靠着丝路发达,以及“盐业换产本”的国家业务,这才稳定下来。
因为统军府时期就减少了军府,改名“折冲府”之后,军府又减少了一半。警察卫后来扩编,陇右也是第二次扩编的试点。
而且随着国朝人口不断增加,警察卫的权重越来越高,改制警察卫已经有点刻不容缓的意思。
在孔颖达成为国朝教育部第一任总理大臣的时候,警察卫背后的大佬,也不是没想过促成警察部,只是制度建设还没有思路,只好作罢。
现在主要还是累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