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海上大战护陶瓷_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14章 海上大战护陶瓷

第(3/3)页



这些打捞品带回港口后,引起了社会民众和收藏界的极大兴趣。海南省博物馆闻讯后,迅速进行了抢救性征集,共征集到  500  件瓷器和  300  公斤钱币。与此同时,海南省边防总队在打击此类非法打捞活动中,也截获了数百件瓷器。渔民们的多次打捞行为,对海底文化遗存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一情况引起了海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同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队受命对西沙进行全面调查,他们在茫茫大海上行程  850  海里,最终掌握了许多处沉船遗存的信息。

1998  年  12  月,水下考古队在北礁、金银礁、华光礁一带展开了为期  39  天的正式水下考古工作。他们不畏艰难,潜海深度从  10  -  20  米到最深  35  米,新发现了五代、宋、元、明、清各代水下遗存  14  处,采集发掘出各时期文物  1500  件。西沙群岛的华光礁、北礁,自南朝以来,便是隋唐宋元明清乃至近代外贸船舶往来不绝的海上丝绸、香瓷之路的重要路段。商船在此触礁事件接连不断,形成了大量不同时代的沉船堆积。而这些沉船中所装载的陶瓷器,正是海上陶瓷之路贸易繁荣的有力见证。

除了西沙海域,在其他地方的沉船考古发掘中,也不断有惊人的发现。例如,在全富岛西北的礁盘边缘,1974  年考古工作者采集到清代青花瓷器  10  件,1975  年又采集到唐至明代的陶瓷器  71  件;在珊瑚岛东边较大范围的礁盘上,1975  年采集到  85  件清代青花盘、碗,其中盘  78  件,内壁印有连弧纹和  “寿”  字纹图案,盘底印有  “祠堂瑞兴”、“祠堂德斋”  款;北岛瓷器遗物点发现了一批属于明代的青花碗残片,印有  “宣德年造”、“嘉靖年制”、“永保长春”、“万福攸同”  款,白胎细腻,色泽光润,另有青花碗、芙蓉花纹碗等。

南岛瓷器遗物涵盖了宋至清代,发现了宋代青釉划花碗  3  件,清代德化窑青花云凤纹、云龙火珠纹碗各一件;在北礁还发现了宋代石砚,这是当时我国船舶上使用的文具;浪花礁则出土了属于明代的铜熨斗,底径  13、残高  8、把长  10  厘米;北礁铜钱、铜锭遗物点属于明代沉船遗物,在约  10  余米的礁盘上,两次调查共打捞到秦  “半两”  至明  “永乐通宝”  等历代铜钱共  14.52  公斤,铜锭  31  块,铜镜残片  7  块;1936  年春,东沙岛气象台工作人员在潜入水深  2  米的海底礁盘时,发现了与珊瑚凝结一体的古铜钱,在  300  余件铜钱中,有唐代、北宋、金代、明代的铜钱,其中明代铜钱数量最多。

这些海底沉船以及所出土的丰富文物,为我们研究海上陶瓷之路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它们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古代海上贸易的规模之宏大、航线之复杂以及贸易往来的频繁程度。每一件文物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个关于商船远航、贸易交流以及船员们与风浪搏斗的动人故事。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