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74章 穿越郑和下西洋
第(2/3)页
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宣扬国威,同时也为了加强对海外的影响力,决定派遣船队下西洋。明初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与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国库充盈,为远航提供了物质基础。且朱棣希望通过发展海外贸易,增加财政收入,满足国内建设和对外征战的需求。
高敏说,中国造船技术历史悠久,到宋元时期更是发展出铅锤测海、指南针导航、航海针图等先进航海技术,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技术支撑。第一次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队从福建省长乐县五虎门出发,共计27800人。涉及占城、爪哇、旧港、暹罗、南渤里、苏门答腊、满刺加、古里、锡兰山等国家及地区。途中遭遇海盗陈祖义袭击,郑和反击并活捉陈祖义,后在旧港设立宣慰使司。
黄小燕说,第二次下西洋:1407年至1409年夏,郑和再次出使西洋,共27000人,途径暹罗、占城、爪哇、古里、满刺加、柯枝、渤泥、锡兰和加异、柬埔寨等国家及地区,正式册封了古里王,并在古里刻石立碑,回国途径锡兰时向当地佛寺布施。
程萍编辑说,第三次下西洋:1409年10月至1411年7月6日,郑和经过阿拨巴丹、占城、加异勒、爪哇、满刺加、锡兰山、古里、阿鲁、小葛兰、柯枝、苏门答腊、喃渤里、甘巴里等国家及地区,调解了满剌加与暹罗国的矛盾,还处理了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的问题。
刘媛媛编辑说,第四次下西洋:1413年11月至1415年8月12日,郑和率27670人第四次下西洋,首次到达东非麻林迪国,同年麻林迪国向明王朝进献“麒麟”。郑和还在苏门答腊国打败了苏干剌,并将其带回明朝廷诛杀。
文史作家于张喜说,第五次下西洋:1417年6月至1419年8月8日,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抵达卜喇哇、占城、麻林、爪哇、木骨都束、东非等国家及地区,奉命在柯枝诏赐国王印诰,封国中大山为镇国山,并立碑铭文,还带回了多样异域动物。
科普作家李任惠说,第六次下西洋:1421年3月3日至1422年9月2日,郑和第六次出海,到达占城、暹罗、忽鲁谟斯、祖法儿、刺撒、竹步、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苏门答剌、阿鲁、满刺加、幔八萨等国家及地区,暹罗、苏门答剌和阿丹等国均派遣使节跟随郑和船队前往明王朝朝见。
刘梦石教授说,第七次下西洋:在明成祖朱棣驾崩后,继位的明仁宗朱高炽宣布停止下西洋,郑和被任命为南京守备。到了宣德5年,明宣宗朱瞻基打算再次让郑和出海远航,命令郑和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此次出航的有太监王景弘、右少保洪保等人,船队人数也是达到27000余人。宣德6年12月,船队从五虎门出海,途经占城、接着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