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李元吉的惊悚,世家的南迁?_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7章 李元吉的惊悚,世家的南迁?

第(3/3)页

李世民的大军想要去倭国,必须要乘船,不过为了安全,想来应该会从百济那边绕行,大王可以让远林也关注此事。”

    李元吉听着还是有些皱眉,杨氏与韦氏有着天然亲近?话是这样说没错,但在世家,就没有什么情谊可言,只有利益啊。

    如今李二掌权,与李渊掌权时期已经大不一样了,以前这些人还可以两处下蛋,但现在,李元吉自己都没有多少谱。

    岑文本也是看出了李元吉的担忧,再次开口。

    “大王,其实不必忧虑,先说李世民此次出兵倭国吧,在下料定,大军必然不会超过五万,李世民想要出兵倭国,必然要动用大量水师,大唐以往的重心一直在北方。

    南方的水师总共也就十五万人,这次起码要动用一半的水师力量,不仅是要运送李世民派出的精锐,更是要掩护精锐进行大战,以及保障后续的钱粮输送,少了根本不行。

    我们水师的强大,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李世民必然会注意这点,尤其是领军的主将,必须要考虑。

    而且即便李世民和世家谈拢,也学着用大王的方法通过外贸赚取钱粮,但外贸所带来的钱粮,短时间内,是无法抵达大唐的,更何况钱粮还要向南方运输。

    这次李世民必然是动用南方库房的储备钱粮,但李世民绝不会调集过多,这点就限制了他的大军数量。

    加上我们大军占据着军械之利,李世民的大军军械必然是无法更换新式军械的,我们有着绝对的优势。

    所以大王无需为此事担忧,既然派出了苏定方,大王就应该相信苏定方,定然能够击败李世民派出的大军。”

    李元吉认真的听着,这个时候他也有些发现,自己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纵然李二可以腾出一部分钱粮来用兵,但必然也有限制,不过就是数万人,他这里依旧能够应付。

    尤其是既然派出苏定方,他也确实应该相信苏定方,除非他自己前去指挥。

    而岑文本停顿片刻,接着道:“至于杨氏与韦氏,大王更是不用担忧,杨氏与韦氏先前主要就是下注在太子与大王这里,如今虽是李世民掌权,但他们若是投向李世民,会很亏。

    如今他们投过去,付出的代价更多,而且只是锦上添花,得到的也不够,即便李世民想要给多,其他人也不会同意,若是杨氏与韦氏都能得到得更多,其他人同样会要求得到比原先更多的利益。

    这是必然的事情,不会以李世民的意志而改变,而且李世民也不会让原本就支持他的人,与杨氏与韦氏得到的一样。

    在这样的基础上,又加上大王暴露出来的实力,以及如今王妃,与韦氏族中大才几乎在大王这里,臣甚至有一种预料,杨氏与韦氏,恐怕还会携带族人迁入岭南,只在长安留下少部分人手,配合大王行动。

    因为天下人都已经见识到了大王的实力,完全可以与李世民逐鹿大唐天下,加上繁华的贸易,这里只有一些以冯氏、宁氏为首的土著世家,杨氏与韦氏到来,因为与大王的天然关系,基本不用再次付出,就能得到得更多。

    而且除了杨氏与韦氏,之前与李世民不那么对付的世家,恐怕都会往岭南迁入。

    如今大王的封地越发宽广,已经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岭南,种种因素之下,臣认为大族迁移的可能,会更大。

    而李世民必然也不会阻拦,一旦李世民对世家下手,必然会引得天下世家人心惶惶,纷纷助力大王带兵回长安。

    且李世民定然也不想让这些人继续留在大唐,成为大王将来进入大唐的臂助。

    这些都是臣的猜测,但臣以为,可能性会非常的大。”

    李元吉皱着眉头紧紧思考着,越想,他都越发觉得岑文本说的很对,无论从现在的利益看,还是从未来的角度出发,杨氏与韦氏都有可能这样做。

    如今杨氏与韦氏本就落寞了,不如五姓七望,一旦杨氏与韦氏下注他,将来他若成事,杨氏与韦氏就能借机反超五姓七望,或者达到这样的高度。

    关键是他展示出来的方方面面,还真有这个可能啊。

    (本章完)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