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开始攀科技!李二 李元吉大军齐聚倭_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1章 开始攀科技!李二 李元吉大军齐聚倭

第(2/3)页

小国,他该表示的也得表示一番了,只是他的这个表示,是真的表示,就是简单的表示,完全没有重赏的想法。

    要不是为了维持他的面子,堂明和扶南他都直接不想给,这两国听着是国,但实际上,两国的朝政、军队都已经被他的人彻底掌握,两国的国王都已经完全是他小弟了。

    也就是发展这块李元吉没有一起搞起来,不然这两国跟他的封地,是没有任何区别了。

    岑文本当即回道:“臣待会便下去安排好,至于长安的消息,突厥已经退兵,李世民与颉利谈了一些什么,仍然无从得知,只是有一个消息从长安传出,颉利送回了不少劫掠的人口。

    同时颉利还留下了三千匹战马给李世民,后面还会送牛羊给大唐,臣实在是想不通,突厥十万大军抵长安,长安周边的大军都被李世民派出安抚各地,李世民与颉利在渭水签下城下之盟,怎么颉利还反而给这么些。

    臣猜测其中肯定有猫腻,若是李世民胜出,突厥不可能会全身而退,但又查不到更多的消息,臣认为相关的消息肯定被封锁了。”

    李元吉听后满是冷笑,突厥给李世民送劫掠的人口,还送战马,送牛羊?这确实是真事,历史上也确实是这样的,但李元吉可绝对不会相信会这么简单。

    渭水之盟一直被李二视为耻辱,纵观李二的一生,什么时候被人在战场被人这么逼着签订了这么一个和平条约?什么时候被人打到自己的都城下?

    但他和突厥就签订了,只是现在又多出了一个李元吉,然后就没了。

    李元吉凭借直觉就相信不会这么简单,突厥退兵,必然是和李二谈成了利益,不然颉利凭什么跑这么远,主动退兵,又给李世民送这送那的?

    无非就是李二将颉利给唬住了,趁着这个机会和颉利谈条件谈成功,颉利才会退。

    李元吉想归想,对李二还是佩服的,长安那么点人,能够把颉利给唬住,一般人还真做不到,不说别的,就那胆魄,别说古往今来的皇帝,把后面的宋元明清全部算上,有几个能做到像李二这样的?

    尽管和李世民不对付,但李二这人,刨去关系的对立,这人他都是佩服的。

    至于李二给了突厥什么,其实李元吉也不知道,关键是历史上也没有记录,这就很明显了,能够让李二不做记录的,付出的代价肯定不会小,李元吉首先能够想到的就是钱粮。

    能够让颉利自愿退去,还让颉利让步,不仅是因为李二把颉利唬住了,更有李二给的,不少。

    联想到贞观初年的物价以及粮价,李元吉心中更是明了了,贞观初年的粮价,最顶峰时可是突破到了百钱,虽然在贞观二年底就被压制,贞观三年粮价就被再次压回到现在的价格。

    但是能够让李世民中间有近一年的时间无法处理粮价与物价问题,可见朝廷的府库,空成了什么样子。

    开元盛世时期粮价在十到二十钱一斗,是斗,不是斤,贞观十七年时,都要二十到三十钱一斗,李元吉现在有些能够理解了,为什么贞观初年粮价和物价会一下子崩溃了。

    原来一直想不通粮价为什么会飙升到那么高,如今都能够理解了,府库的钱粮被搬空,只有从各州府库调集钱粮补充到长安以及周边,中间不说需要时间,地方上的钱粮也会出现不足。

    而且要遏制长安粮价,必须还要调集更多的粮食,不然怎么把粮价从世家大族、粮商手中压下去。

    想了一会,李元吉也不再去想,别的不清楚,但他知道李世民这次的损失同样不会小就是了。

    “景仁,以你的才智,应该已经能够猜到了,除了钱粮,以及物资,还能有什么?

    伱等着吧,李二将长安周边府库的钱粮给了突厥,今年以及明年,看他怎么办,这段时间,长安的粮价必然疯涨,百姓这下,可是彻底遭了老罪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