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364 章 持戒、精进、禅定、慈悲、智慧、布施
第(2/3)页
最大的优点是知道自己不能干什么,他不争,懂得让,而“让”这个字一般人做不到,这是有大文化、大学问才能做到的,要是没有像卢老爷子那样的高人点拨,很难如此。
陈六子还说真正的高人是让别人心甘情愿为他上蹿下跳,卢家驹就有这样的本事。他觉得卢家驹内心有杆秤,清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这种恪守既成就了生意,也成就了家庭婚姻。
卢家驹是个富二代,知道自己能力不如陈六子,也相信陈六子的能力和人品。所以非常聪明的把公司的大权完全交给他,自己乐得做甩手掌柜,这是真聪明、大胸怀。
但是像陈六子这么值得托付,像卢家驹这么心胸开阔的老板,此种组合太少了。就是因为少,才能成就大染坊的神话。很多人在看大染坊的时候,只把重点放在关注陈六子这个人身上,而忽视了卢家驹。
但是在商场上,我见过太多的像陈六子这样的人,有能力的人永远不难找,忠诚的人也不难找。有千里马还要有伯乐才行,卢家驹就是伯乐,这一点不是说做就能做到的。
大部分人还是愿意争。你不服气我,我不服气你,你觉得自己该多拿一点,我觉得自己该多得一点。所以就斗来斗去。
在困难的时候,在面对外敌的时候,可能还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一致对外上。但是一旦打下了江山,一旦公司上市了,各个股东合伙人之间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了。老二不服老大,想自己做老大。老大觉得老二是隐患,非要干掉他不可,认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合伙人如果相互之间认识不清楚,不能清楚的认识对方的优缺点和自身的优缺点,那么合伙关系早晚就一定会出问题,公司自然就运行不下去,也就很难做大做强了。
人是商业背后最根本的因素,行业啊,机会啊,大环境啊,小环境啊,管理啊,生产销售啊,等等,都是次要的。
所以在投资企业的时候,成熟的投资人会把人的因素放在第1位。至于他从事的是什么业务,那都是次要的。如果看好一个人,那就不要对他看好的业务评头论足,因为你没有他专业。在这一点上,聪明的投资人要学习卢家驹。
争斗是正常的,能够保持斗而不破,才是聪明人,才是好结局,股民才是幸运的,否则上市公司股东之间的争斗必将殃及投资者、殃及股民。
大到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打住,这里就不能细说了。
如果从对错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就容易夹杂个人的情感因素,容易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所以,当老曹找我抱怨的时候,我只能听着。他们老板找我抱怨的时候,我也只能听着。只能两头劝。虽然心里非常清楚的知道是劝不好的。
老板也觉得理在自己这边。就像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和孙茂才一样。孙茂才在背叛了乔致庸之后,又去对手那里找工作,结果对手的老板把他轰了出去,明确的告诉他,没有乔治庸你算什么?你以为是你成就了乔治庸吗?非也,是乔治庸成就了你。
老曹他们老板也这么认为。他肯定老曹的功劳,但是公司上市就相当于已经论功行赏。你作为一个小股东,怎么能贪心更大的权利和利益呢?不能因为给公司做了偌大的贡献,就认为这个公司就要你说了算吧。
说到底,不是你成就了公司,是公司成就了你。再说句不该说的话,可能老板心里的底线就是,反正公司已经上市了,即使因为把你排挤出去,而对公司造成短时期的震荡,也不会伤筋动骨,公司也不会倒闭了。但是控制权必须把握在自己手里。
这种想法没有毛病,也不能以对错论之。换了老曹是大老板,他大概率也会这么做。
这也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种事件在历史上屡次发生、从未间断的原因。
聊到这里,其实事情本身具体是什么样的已经不再重要。本来圈子就不大,说多了很容易对号入座,就可能会对朋友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我们要做的是从具体的事情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