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撤退_永不解封的档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四章 撤退

第(2/3)页

们前进的速度慢了一些。

  但是双方距离不到一百米,这样的前进速度,也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冲进战壕里面来了。

  这个要怎么办?

  津川瑛太中队长有点慌。

  第一线的战斗,所有的鬼子都在关注。

  津川瑛太中队面临着的困难,也在川岛俊介大队长的眼里。

  现在它可是前线指挥官,见到这种情况。

  立刻命令:“田中太一中队,马上前去增援。”

  田中太一中队是它们在这里的第一支预备队。

  最初的时候还是非常紧俏的,但是刚刚又已经有两个步兵中队抵达。

  川岛俊介大队长手里的兵力阔绰起来,当然不愿意亏待了自己大队的主力。

  田中太一中队的鬼子们,这是一支生力军。

  无论是数量还是体力,这个中队都还是满满的。

  一百八十多个鬼子,刚刚虽然一路急行军有些疲惫,但是已经休息了这么一会儿。

  可以回过神了。

  正在顺利推进的欧乐志连长,见到前面的鬼子突然多了起来。

  并且鬼子的火力也猛烈起来。

  这是鬼子来了援军了?

  正在突进的一连,不得不向后退。

  一直退到距离鬼子阵地一百米外,这才重新立足。

  六挺重机枪开始建立防线,一连的士兵们也开始挖掘工事。

  不能够冲上去,至少也要在这里扎下根。

  华德泽团长心里有些急:一团进攻的时间,总是一鼓而下。

  到了自己进攻了,怎么就半途而废了?

  好在从无线电里面,听到一团长顾修明也在吼:

  “鬼子的援军到了。”

  一团那边的进攻也不顺利。

  正在这个时候,高处的气球观测员又传来一个消息。

  从南边跑出来一支鬼子的骑兵。

  正在快速接近当中。

  林凡不再犹豫,命令一团、二团收缩兵力。

  准备天黑之后撤退。

  现在双方已经纠缠在一起,鲁南支队想要撤退都不好走。

  鬼子的一个骑兵大队抵达战场,它们却没有立刻展开进攻。

  不是它们不想,实在是它们不能。

  星野十一郎骑兵大队是从邳县赶过来的,一路上它们都是全速前进。

  抵达这里后,战马都已经疲惫不堪。

  无法立刻投入作战。

  它们虽然无法马上投入战斗,但是有这些鬼子在,让所有的鬼子们心安啊。

  一团、二团开始向后退缩。

  川岛俊介大队长立刻指挥着鬼子的步兵紧紧咬住鲁南支队。

  这不只是它在指挥,整个华北方面军的高层都在身后不远的指挥部里面指挥着。

  它们这些鬼子,今天丢了脸,现在有了机会。

  当然要不顾一切地把面子找回来。

  寺内寿一手上还有一个杀手锏没有用出来:

  有一支装甲大队,足足七十辆坦克,刚刚已经在韩庄下了火车。

  正在向这里前进。

  现在那支队伍,已经被它命令暂停前进。

  对面的国军有大炮,它不想让国军的大炮对坦克造成威胁。

  只要国军开始撤退,就是坦克和骑兵全力进攻的时候。

  它不相信:步兵的两条腿能够跑得过四条腿的骑兵和机械化的坦克车队。

  林凡已经发出电报,命令在临城的四团立刻出发,到临城外面十公里的赵家庄准备接应。

  太阳慢慢向西落下。

  这个下午,是让鬼子们兴奋的下午。

  它们陆续又有两个步兵大队一个骑兵大队抵达。

  聚集在这里的鬼子已经有四个步兵大队,两个骑兵大队,还有一个坦克大队。

  从下午五点开始,这些鬼子们就开始对一团、二团的防线发起了进攻。

  同时它们试图迂回到鲁南支队后方去。

  也是从五点开始,林凡命令各团准备好晚上撤退。

  不过在突围之前,还是要先冲杀一波的。

  这一次鲁南支队准备冲杀的方向是东边。

  守在这个方向的赤柴八重藏联队的第四大队。

  这个大队现在一共也只有两个步兵大队,被加强了一个机枪中队之后。

  整个大队的实力至少翻倍了。

  当它们这些鬼子面对着一团突然发起的进攻时候。

  佐藤悠斗指挥着自己的机枪中队,不停地扫射。

  一连的重机枪、迫击炮、步兵炮三位一体的打击接连而至。

  面对着一连这样猛烈的炮火,中井达也大队长、佐藤悠斗中队长都是大吃一惊。

  特别是中井达也大队长,上午的时候它的大队是一路伤亡过来的。

  现在被一连进攻,这才知道:原来对面的队伍战斗力是这样的。

  欧乐志这次是得了顾修明团长的死命令:一定要把东边的阵地抢下来。

  为了达成目标,同时还有四个连配合进攻。

  在这四个连后面,还有一团预备队的炮火支援。

  一连的进攻非常顺利,压制住鬼子的机枪。

  顺利地接近到鬼子阵地前面五十米。

  这个时候,一连的士兵们,一轮手雷扔下去。

  然后再快速冲刺。

  一下子就冲进战壕里面,开始跟鬼子短兵相接。

  呆在指挥部里面的寺内寿一完全没有想到:对面这支队伍只一轮冲锋,就把它精心布置的包围圈给冲破了。

  好在现在它手里的兵力雄厚。

  就算是东边的第一道防线被攻破了。

  它还有第二道防线。

  这个漫长的白天就要过去,黑夜就要到来。

  寺内寿一指挥官当然知道:国军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接下来的行动。

  这也是古往今来所有队伍的共同点:夜晚撤退总是要容易一些。

  既然这支队伍向东进攻,明显的他们是想要从东边突围。

  找到了方向,寺内寿一立刻加强了一个步兵大队到东边去准备着。

  在它的心里,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这支队伍向临城方向撤退。

  因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整个华北方面军会有数万鬼子抵达,

  能够把临城完全围住,让这支队伍无处可逃。

  天黑了!

  林凡已经把队伍撤退方案传达下来。

  其实鲁南支队的撤退非常简单。

  就是向临城撤退。

  二团走在最前面开路,炮兵团在中间,一团熂后。

  天黑了!

  华北方面军指挥官寺内寿一立即命令中就潜伏着的七十辆坦克立刻出动。

  这些是坦克距离战场足足十公里。

  它们前进的方向是现在战场的东面。

  一团最后攻占那个方向。

  鬼子指挥官们认为对面的国军已经看出来了,撤退到临城是死地。

  因此他们会向另外一个方向突围。

  一团没有让它们失望,黑夜当中,一团集中炮火向第二道防线猛烈轰炸。

  炮火轰炸十分钟后,准备迎接国军步兵冲锋的鬼子们。

  并没有见到一个国军士兵的身影。

  这个时候,这才认为上当了。

  川岛俊介大队长马上命令手下的队伍追击。

  田中太一中队的鬼子们下午的时候在正面拦下了二团的进攻。

  现在它们开始向二团的阵地冲过去。

  一百米,无人理睬这些鬼子。

  五十米,一样也没有人开枪。

  田中太一中队的鬼子们借着照明弹,看着前面的阵地上,似乎并没有一个士兵了。

  这些鬼子们全都兴奋起来,争先恐后地向着前面冲过去。

  距离阵地三十米距离的时候,连续的爆炸声响起。

  整个田中太一中队一下子倒下了大半。

  有这样遭遇的鬼子并不只是田中太一中队。

  所有出击的鬼子都遇到了这样的炸弹袭击。

  就这么一轮反攻,不到半个小时,至少伤亡了五百个鬼子。

  这样的伤亡,如同当头一瓢冷水,一下子让华北方面军指挥部冷静下来了。

  不追了!

  寺内寿一指挥官不得不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它不知道这样的黑夜里面,那支撤退的队伍到底埋下去了多少地雷。

  林凡预计当中的艰难并没有出现。

  他们一路撤退还非常顺利。

  队伍在凌晨回到临城。

  临城这个地方,城南城墙昨天就已经被林凡亲手炸成了十几段。

  防御能力非常差。

  不过林凡还是想要在这里跟鬼子再来打一场。

  反正自己就是打鬼子的。

  只不过想到鬼子集中了大量队伍就在附近。

  这里是险地,不用跟鬼子硬拼。

  林凡也不能够只在这里打鬼子。

  临城到滕县的铁路还被鲁南支队控制住的。

  刚刚抵达临城的四个团,加上原本在临城留守的五团。

  林凡命令四团、五团连夜撤退到滕县。

  同时命令三团沿着铁路线,连夜向邹县进攻。

  到了现在林凡才有时间联络第五战区,这个时候已经联络不上了。

  第五战区长官部,也是乘夜正在紧急后撤。

  只不过他们的撤退之路,非常曲折。

  原本武汉行宫要求林凡一个小时报告一次战况。

  从下午开始,鬼子聚集得越来越多。

  鲁南支队已经不可能完成抓住寺内寿一它们这些鬼子的任务了。

  因此一小时一报也没有了必要。

  现在跟第五战区联络不上,只能够向武汉行营报告:“追杀鬼子华北方面军指挥部的失败。

  鬼子在韩庄附近聚集了近万兵力。

  特种旅已经无法跟鬼子硬拼。”

  一直等着消息的常凯申非常惋惜错失了这样的一次良机。

  不过他也清楚,这个时候的林凡和他的队伍在临城周围有多危险。

  既然寺内寿一已经得到了大军增援,特种旅应该考虑的就是撤退。

  他代表国军大本营给林凡下达了在敌后游击的命令。

  这一次虽然没有能够捉到寺内寿一、梅冿美治、稔彦王这些鬼子高层。

  但是特种旅能够调动鬼子华北方面军在徐州北面的主力。

  给了第五战区撤退部队非常好的突围良机。

  从这一点上来说,特种旅这次的追击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了。

  至于特种旅现在能够不能够顺利撤退,常凯申实际上已经不太注意了。

  反正这也是一支不属于自己的队伍。

  给武汉方面汇报过今天的战斗后。

  接下来就是鲁南支队自己的战略方针了。

  虽然常凯申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让林凡的队伍暂时潜伏起来。

  让鬼子找不到行踪,等过了风头,再出来。

  毕竟数万鬼子,不可能一直呆在鲁南,就为了寻找这一支队伍的。

  按照常凯申他们的推演:鬼子在临城周围大军,最长不会超过七天,就会各奔前程的。

  仔细思考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