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90章:书苑
第(2/3)页
于是便催生出了大大小小各种私塾书院,朝廷也不失时机的大力鼓励商人士绅开办教学,原先各乡县,朝廷最多只能置设一处蒙学,其能施教的孩童十分有限,现在的蒙学则如雨后春笋处处都是,就是一些极度穷困的地方,也都有两三座本地士绅开办的学校,在加上朝廷对学生以及学校都有所补贴,如此使得接受教育的孩童比前些年扩增了几十倍,虽说普及教育还任重道远,但这已经足够了,渐渐地,在基础教育方面开始由私人资本主导,礼部的注意力放在了在各州设立高等学府上,现在各州平均只有一座高等院校,以现在的学子基数这是远远不够的,孔颖达率领教育司一众老夫子,经过详细论证,喊出了十年内增设百校的宏图,这个计划得到了李承乾的支持,后世称之为百校计划。
经过多年休养生息,现在朝廷是不差钱的,修建院舍这些不是难事,最大的问题还是教书的夫子先生严重不足,为了支援各地院校建设,长安几座书院从设立之初开始的历届毕业学子都被礼部高薪聘请,哪怕是还在学习中没有毕业的,只要不是去年刚刚入学的,都被给了个博士的名头外派了出去,原先各书院的那些先生大多也都出任了各个新设院校的祭酒,有极少一部分人嫌弃去的地方困苦偏远,他们想出了各种无赖方法,以此希望能逃过这一劫,最不济给他们换个地方也是好的。
礼部对此自然是不会答应的,这换地方的口子一开,人人都想挑肥拣瘦的了,为了说服他们,礼部左右侍郎带着一众老夫子,连着几日亲自上门,那可谓是好话说尽脸面全无,结果这些人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不松口,事情就这么僵了大半个月,直到李承乾知晓后,让北镇抚司上了一次门,也不知道他们是到底说了什么,反正次日这些人就屁颠屁颠跑到礼部,拍着胸脯保证坚决服从分配。
随着一众学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