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章:祭天告祖_大唐皇太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21章:祭天告祖

第(3/3)页



  挂在上方的李渊一脸慈祥,李元昌哭不像哭笑不像笑,面色难看的低下了头。

  年幼的李元杰李元芳一脸茫然,李承乾给了个眼神,朴二郎将这两位小王爷带了出去。

  “三位王叔,朕没其他的意思。”李承乾转身,看着三人解释道:“各地亲王虽有封地,但虚封不算虚封,实封又不算实封,我大唐的封制,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个四不像。”

  唐朝分封制度很奇葩。

  王爷的封地采取的是虚封,比如李格,他是吴王,统领吴地三十一州,听起来很威风,但其实他这吴王有名无实。

  吴地三十一州,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吴王这名头,唯一有用的,就是能分的一部分的税收。

  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地方藩王做大,威胁到中央。

  这种虚封其实也挺好,不过就是花点钱养闲人罢了,但李渊在分封诸子的时候,又觉得完全虚封不是很妥当。

  在他看来,靠得住的只有自家人。

  所以分封出去的藩王,往往又顶着刺史都督名头。

  比如之前的李泰,他以蜀王之尊兼任蜀中都督,名义上,他就是蜀中最高行政长官。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实权还是在当地刺史手里。

  藩王顶着最高行政长官的帽子,监察当地官员,防止他们行不法不轨之事。

  而当地官员也反过来可以监视藩王,防止他们行逆反之事。

  明面上看,这种方式可以让他们互相制衡。

  但背地里,与当地官员沟壑一气的藩王比比皆是。

  历史上,李世民五子,齐王李佑,督齐、青、莱、密等州军事、拜齐州刺史。

  李佑其实就是个熊孩子,没什么大本事,但饶是如此,他都能起兵造反,由此可见,这种制度其实就是形同虚设。

  这是个弊端,历史上唐玄宗在长安修建十六王宅,将众皇亲圈养在长安,可能也正是有这种顾虑。

  李承乾修建百王院,也正是受到了十六王宅的启发。

  皇族的繁衍速度,是很迅猛的。

  参考后世明朝。

  大明传承276年,当亡国的时候,皇族宗亲不计其数,每年开销一团乱账。

  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