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解决心腹之患(第二更)_寒门宰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解决心腹之患(第二更)

第(2/3)页

识之感。他不由想到明末清初的青帮。

    青帮最早不也是出自于罗教。

    吕公著与天子言语间,似要对此痛下整治。

    天子向章越问道:“依章卿之见如何处置?”

    章越道:“陛下,攘外必先安内。漕运中船夫多为食菜事魔之事,臣以为若不谨慎处置,日后迟早会生出大患来。”

    “但处置不宜以雷霆手段,而是以怀柔之术。”

    “卿当何计?”

    “招安!”章越言道。

    招安是一个后世坏透了词。看水浒传时,最咬牙切齿的一个事就是宋江怎地就降了朝廷呢?

    后人总要告诉你一句话朝廷不可信啊。

    吕公著听章越之言,微一沉思,章越莫非打的是这主意。

    “司空的意思,是先招安,再一网打尽?”吕公著摇头道:“若一般贼寇这般倒无不可,但这些食菜事魔之人,岂能为之?”

    章越沉吟,古往今来帮派势力,豪强结社很少能见容于朝廷,所以很多匪寇想寻个好出路不得。

    似西门大官人那般贿赂几个朝廷官员,甚至直接攀上当朝宰相蔡京的门路,就可以在地方横行一方,一手遮天呢?

    或者似电影里多做善事,摆出慈善家的模样,然后笼络地方基层官员,收买人心,便可以洗白?

    这些都管用,但只能管用一时。

    洗白这事很难,别人只要知道你过往,就洗白不了。哪天没有利用价值或靠山倒了就会出事。

    历史上洗白最成功的例子就是青帮。

    青帮也就是漕帮。

    青帮为什么能成功?

    一个漕运这事,朝廷实在是搞不来,或者是自己搞成本太大,最后让民间来搞,朝廷来买扑或者出让一些利益;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青帮给了大量出身低层,重劳力的人一口饭吃。

    所以说吕公著要清查漕运民夫中食菜事魔之人,章越当即表示反对。

    这个是雷,你千万别碰。

    万一造成十几万舟夫失业或其起事,你这不是提前激化了方腊起义吗?

    辽国因征宋顾此失彼,令阻卜叛乱提前了数年,难道我大宋也要学习大辽,提前发生方腊起义。此事恕不奉陪。

    吕公著摇了摇头,仍旧坚决主张严查食菜事魔者渗透船夫之事,反对招安之事。

    苏颂等几位相公都有犹豫。

    天子蹙眉沉吟,吕公著的担忧不无道理。

    “食菜事魔”明教教徒隐匿于漕运船夫之中,犹如附骨之疽,对朝廷确实是潜在威胁。

    他刚想说“吕卿深虑”,目光却再度落在章越脸上。

    章越在天子开口前,先一步对着吕公著深施一礼,姿态恭敬但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口吻:“吕仆射忧国之心,拳拳可鉴。然仆射欲以雷霆手段清剿漕运中食菜事魔之人,恕我不敢苟同。”

    天子道:“章卿快说出高见。”

    章越转向天子,声音清晰而沉稳:“陛下,吕仆射只看到了匪患之名,却低估了此事之实、之危、之难!”

    “漕运船夫,牵连东南六路,自江南至汴京,沿汴水而上,何止十万之众!这十万人,靠运粮、运盐、跑船为生,维系着京师百万军民的口粮,维系着朝廷税赋血脉之畅通!”

    他顿了顿道:“这十万人背后,就是十个万户之家,数十万嗷嗷待哺的父老妻儿!”

    “骤然清剿镇压,何为贼?何为良?刀兵之下,玉石俱焚!那些并未深入明教、只为谋生被裹挟的舟夫,如何自处?他们的家小何以为生?一旦激起民变,十万无以为生、心怀怨恨、熟谙水性的壮丁,若揭竿而起,沿汴水而下,席卷州县,又或是结筏聚众,攻掠扬州、真州、泗州等处,届时谁能收拾?此非清剿匪患,而是燃起干柴烈火!”

    “大乱虽未至,其势已隐然可察啊!”

    章越驳斥了吕公著。

    吕公著则道:“陛下,此事需以雷霆手段,若不趁早铲除,以后怕是酿作大患。现在辽国自顾不暇,党项献降表臣服,正是天下晏然之事。”

    “这时正宜下重手整治内乱,削平不服王化之人。若是天下有变时,也不敢如此操切。”

    章越听吕公著之言语,想到之前王安石出兵熙河路与党项交战,辽国也来插一脚。

    文彦博当时主张对辽强硬,与党项议和。

    这与吕公著主张对内削平食菜事魔之事如出一辙。用此一事来阻扰另一事。

    章越道:“陛下,眼下确实是盛世光景,天下太平。”

    “但岂不闻乱不生于乱,而常生于治之时;危不起于危,而常起于安之日。”

    “越是太平年景,越需居安思危。”

    章越没有停顿,继续剖析道:“吕仆射视所有船夫中沾染食菜事魔者为十恶不赦之敌寇。然臣在地方任职日久,深知其中缘由。之前那些漕吏层层盘剥,州县官吏巧立名目敲诈勒索,使得许多老实船夫辛苦一年,所得无几,反背了一身债务。生计无着,困顿不堪。”

    “彼等食菜事魔之徒以行善助人、互帮互助之名聚众,方能在船夫之中立足、生根发芽。其根源在于吏治之弊、民生之多艰!”

    “附贼的船夫们非天生悖逆,实是朝廷之弊将他们推向了那一边!若不结社则无以自处,若一味视其为敌,动用兵戈镇压,不仅不能化解祸患,反而是对民怨的雪上加霜,将这十万之众化为仇寇!”

    “陛下,且不可忘了我朝漕运大政之根本!昔日官办漕运,糜烂腐朽,养蠹成患,非但耗费无度,且为苛政之源,百姓苦之久矣!元丰年间臣劝说先帝推行盐法之变,改官搬为商搬,其精义正在于朝廷不做,不争利,借商贾之活力、船家之生计,终使盐法大通,财赋倍增,漕运竟也顺畅许多。此乃国之大计,黎民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