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值十抽一,永不加赋_回到明末搞基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三章 值十抽一,永不加赋

第(1/3)页

  赫图阿拉完了!

  赵诚看着这场大火燃烧起来额时候,就知道赫图阿拉完了。

  一同完蛋的,还有赫图阿拉城内的十几万人。

  不知道他们能有多少逃出来?

  不过,赵诚并没有为自己所做的决定而有任何后悔。

  鞑子们从深山老林中走出,不论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野蛮的。

  在历史上,  他们入主大明之后,为了彻底摧毁大明百姓抵抗的意志,用一次次的屠杀,彻底把老百姓们的脊梁骨给打折了。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清军做的孽,罄竹难书。

  一路过去,各地都是血腥。

  入川之后,更是几乎灭绝式屠戮。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事后,  大清书写历史,  把川的锅栽给了张献忠。

  但历史总会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赫图阿拉城内这些人,没有谁是无辜的。

  城门打开,城内的人终于扛不住了,开始逃跑。

  赵诚手下只有一千人,想要四面围城是不可能的。

  只能以分队为单位,展开追杀。

  只要稍微有些抵抗的,就一路枪杀,毫不犹豫。

  一直到日落,强地军才收兵。

  赫图阿拉,一片地狱景况。

  城内大火,还在哔哔啵啵地燃烧着。

  大火又烧了整整一天。

  第三天,强地军才正式入城。

  赫图阿拉,已经成了一片废墟。

  赵诚并没有把这座城池废弃掉的打算。

  赫图阿拉西边是盛京城,再往东,  往北,  则是铁岭,  是女真人最重要的养马地之一。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赫图阿拉留下的人口,还有三万多人,大多都是汉人,也有少数生活在底层的旗丁。

  严格说起来,这些人口的素质比赵诚初到强地时强地村的那些人,素质要高一些。

  因为女真人经过两代明主的发展,已经奠定了事业的基础。

  赫图阿拉的这些汉人,大多都是工匠,还有一些,是辽东旧地的读书人,或者是从大明境内掳掠来的读书人。

  赵诚对这些读书人的感情,非常地复杂。

  倒不是因为他们背叛大明,为鞑子做事……

  其实他们大多并非大奸大恶,只是为了活命而已。

  最主要是因为这些读书人,读的都是儒家的书,信奉的都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

  这些人,是中华民族最精锐的阶层,但他们的思想,已经远远落后于此时的世界。

  在后世一贯的思想中,  提起国家落后,大多数人的观念都是我们领先了五千年,是从近代才开始落后的,仅仅落后了一百多年……

  然而事实很扎心。

  最起码在大明,东方已经整体落后于西方了。

  欧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1760年代开始的。但工业革命不是无缘无故突然爆发的。

  他们的思想和科技的积累,已经进行了几百年。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从意大利,到葡萄牙,再到西班牙,以及荷兰的“海上马车夫”……

  赵诚记得,在他穿越之前,“承认别人优秀有这么难吗?”已经在网络上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但他始终认为,盲目的自信,是不可取的。

  真正的爱国,是应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认识别人,用科学的态度去学习历史,在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赵诚最大的梦想,就是大国崛起,让这个古老的民族,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度,都最羡慕的民族。

  但如何做到这一点?

  那是需要认真学习先进经验,需要清醒地自我认知,需要每一个人都进行独立思考,一步步去寻找方向的。

  而不是盲目自大,全宇宙我最牛,谁说我不好,我就喷死你……那是棒子们爱干的事。

  赵诚琢磨着,该如何对待这些读书人。

  用,是肯定要用的。

  但不能让他们的思想影响普通民众,更不能让他们的思想成为主流。

  儒家思想,本来就是哲学范畴的,应该跟宗教归为一类。

  用儒家思想来治过,把儒家思想植入到一个民族思想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shu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